英倫近作

08/10/2022, ,

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説得對,無論在任何情況,儘管可能在痛苦和悲憤之中,我們都不要沒有藝術的美在心裡。是以藝術創作: 音樂、電影、攝相、繪畫、雕塑等都是維持我們生命意義的原素。

《綠豆》的《破土》專欄容許我在文字專欄之外再開一空檔,以《相印集》為名,以我的相片和篆刻作品為內容,每次刊出大概十個作品和大家分享。每次刊出一個主題:人物、風景、城市、建築、線條、抽象等,有黑白,有彩色,也有我的篆刻作品。

第一輯是倫敦的近作。

又:《鏡遊集》暫停兩週,因為現在寫勞思光先生的銅像。業師於2012年10月21日逝世,至今匆匆已十年,這篇銅像故事是為紀念他而寫,是以在10月22日刊出。

▌[相印集]作者簡介

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最新內容

  • EP154|特朗普援烏導彈制俄,助台演練抗中來襲?|香港地產商傳再賣產,融資觸礁警號未除?|英執政內閣派系搶位,加稅話語權未解決

  • 特殊教育改革將成下一政策地雷

  • EP67|英國通脹3.6%創18個月新高|熱浪下的倫敦人|兩男斬百年羅賓漢樹囚4年3個月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