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維多利亞時代的距離

大半生都與維多利亞港作伴,每次坐船渡海總會感慨海港兩岸愈填愈窄,也為這裏曾經的璀璨激動。年初聽到有人提議要改名為「延安港」也不驚訝,畢竟歷史不是人人都想面對的。

認認真真的學有關維多利亞女王的東西,在讀書時也好像未發生過 — 現在教學需要,惟有自學。維多利亞女王在1837年6月20日即位,至1901 年 1 月 22 日駕崩。她在位64年,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代表著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黃金時代,我們印象中十分強大的英國,其實就是指向這一個時期。

英國的強大

但這段歷史我們應是熟悉的︰1841年,英軍登陸香港,及後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條約包括割讓九龍半島予英國。翌年初進行移交儀式,英國同年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當時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命名。在中史書我們會讀到「喪權辱國」四個字。

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真的只有「強大」這個形容詞嗎?沒錯,這段時期英帝國擴展,在亞洲和非洲建立殖民地,也在澳洲和北美洲建立了現代化的自治領土(dominion)。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就是大英帝國。

這時期發光發熱的科學及科技猛人如雲,包括提出演化論的達爾文(Charles Darwin)、 發明電話的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 電磁學大師米高‧法拉第 ( Michael Faraday )和發明外科手術消毒技術的約瑟·萊斯特(Joseph Lister)等等,十隻手指當然數不完。各博物館也紛紛成立,例如科學館(The Science Museum)、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等。我們心目中的「英國」,不也就是這些符號嗎?

急變的年代

路易士老師首次在英教授這題目時,才意識到維多利亞時代也是英國內部急變的年代。這時期人們才開始接受基礎教育,是因為工業化下人們要學懂看說明書和做基本數學,中產階級如會計和文員更需要書寫能力。不過,學校課堂都是抄抄寫寫、大聲朗讀。我們在殖民地教育長大的應該很明白這是什麼一回事。

消閒娛樂也是維多利亞時期才盛行的,這有其社會背景︰法例減少了人們工作時數,還有了假期的觀念,於是劇場、音樂會、博物館如雨後春筍。今天我們笑說英國人不重視食,但重視精神活動,就是植根於維多利亞時期。但別忘記,在英國工作的時間往往是極辛苦,路易士老師在英國學校工作過,便領略到返工那幾小時如踢英超的滋味:每一刻都在跑來跑去,吃飯時間也沒有。是的,星期六、日是可以休息,但其實是拿來「回氣」。

繁華以外

還有幾個教的時候不明就裏的課題:為何花這麼多時間講述殺人屠夫「開膛手傑克」 (Jack the Ripper)呢?開膛手傑克是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期間,在英國倫敦東區白教堂(White Chapel)一帶連續殺害五名妓女的兇手所冠的化名。其實這是折射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另一面,城市雖然繁華,但藏著極多的罪案,低下階層仍是過著艱苦的生活。就像帝國看似光輝,但也盡見壓制和掠奪的黑暗面相。

這段時期英國沒有民主,沒有政黨。只有擁有資產的人士才有資格成為會代表,有些城市如曼城(Manchester)更完全沒有代表。要投票,也要看有沒有土地。1831年,只有5%的人能夠投票。投票過程更不是保密的,人家有機會知道你的投票意向!在二百年後移英港人能夠在英投票,或者百般滋味。人們爭取到的,今天我們能享受的。我們爭取的,會否也由我們難以想像的「後人」享用?

如果我們更了解維多利亞時代,或會同意維多利亞港其實亦包含著「繁華」以外更多的意義。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

最新內容

  • 港書展下架界線欠奉書商難從|大學生「心理專家」主辦學校講座|英國成為歐洲「在家工作之都」

  • 我的工作點滴

  • 保守黨11月選黨魁|列斯暴動縱火燒巴士警拘20人|蘇格蘭或再出現垃圾滿街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