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歐盟購美國能源倍增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蘇格蘭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就「對等關稅」達成貿易框架協議。歐盟承諾三年內每年向美國採購價值2500億美元能源,美國則對歐盟商品統一徵收15%關稅。協議還包括大規模採購美國軍備,但細節未明。外界質疑能源採購目標過高,恐引發全球能源競爭。 在俄烏戰事上,特朗普對俄立場趨強,縮短要求普京停火的期限,並批評其拖延戰事。美國同時向中國及印度施壓,反對其向俄購買能源與軍備,威脅加徵高額關稅。北約高層警告,俄中可能於2027年同時在歐洲與太平洋發動戰爭,歐美及東歐多國正加強軍備與防禦準備。 波蘭、丹麥等國響應美國呼籲,提升國防開支並部署軍力。丹麥國會批准美軍使用格陵蘭軍事基地,強調在面對俄中威脅下須加強合作。專家指出,美國對歐洲的軍事存在是威懾與保障關鍵,但若美國撤援,歐洲將面臨更大風險。...
美國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歐盟接受美國單方面實施15%關稅,涵蓋汽車及大部分歐盟對美重要出口產品,但不包括鋼鐵和鋁,藥物及半導體的細節還有待確定。歐盟並承諾未來三年每年斥資2500億美元,合共7500億美元,購買美國能源產品,又預計投資6000億美元買美國武器。這項協議被視為特朗普的外交勝利,每年有數百億美元關稅進帳,而歐盟得到的是維持北約防務架構完整,有時間逐步減低對美國的倚賴,重新尋覓大西洋兩岸的貿易平衡。 歐盟原擬方案未能落實 早於特朗普去年底贏得大選之後,歐盟已成立專案小組,制訂應對美國關稅戰的方案,重點在於「企硬」,實施對等打擊,使美國感受到價格上漲的痛苦,從而放棄打關稅戰。但這個方案在今年四月美國宣布全球關稅方案後,並沒有付諸實施,歐盟對美作的首個重要讓步,就是在雙方談判期間暫不實施報復關稅,這是由於歐盟內的鴿派想盡量緩和歐美關係,槍口一致對付俄中等國威脅。 到了談判中段,歐盟派去美國的談判代表像對牛彈琴般,談了100小時仍無半點進展,歐盟開始醞釀對美報復清單,金額達260億歐元。可是,歐盟內不同國家的對美出口並不一樣,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進口美國產品不在報復清單上,以免美國作針對性還擊時,自己國家輸美產品會受巨額關稅打擊。其中以愛爾蘭最為赤裸,向歐盟提出從清單上摘除自己商品後便對外公布,讓美國知道自己有心求和,這些小動作持續不斷,以致後來歐盟的所謂報復清單上,只剩下大約90億歐元的商品,對美國根本不構成打擊。 後來,美國搶先與已脫離歐盟的英國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單向對英實施10%關稅,歐盟內不少重量級國家認為,這個水平可以接受,其中以德國的影響力最大,歐美雙方一度以單向10%關稅為藍本談判協議草案,但當美國成功促使日本答應15%關稅後,特朗普便否定了下屬用10%關稅與歐盟和解的建議,並公開把對歐盟暫擬關稅水平從20%升至30%,增加給歐盟的壓力。 歐盟總部見談判死線迫近,最終同意接受15%,以此游說一眾成員國,說原來美國對歐盟產品一向有大約5%關稅,如今總關稅水平增至15%,也只是增加了10%,與雙方談判停戰的現況相若,企業較易接受云云。 白宮的讓步...
收看節目 特朗普談判技倆會否被看穿?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度揚言會如期在6月1日起,對歐盟徵收50%的統一關稅,除非產品在美國生產或製造。不過,關稅戰又再出現轉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社交媒體表示,歐盟和美國擁有全球最重要且最緊密的貿易關係,歐洲已準備好迅速果斷推進談判。 特朗普作出回應,指接到馮德萊恩來電,請求將針對歐盟貿易的50%關稅最後期限延後至7月9日。歐盟方面的消息人士指出,歐盟官員已表達願意處理,類似中國這樣的「非市場經濟體」問題。想知道美國和歐盟在應對中國方面,如何互相配合,請收看《兩邊走走》EP147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俄烏互釋千名戰俘後 俄發動最猛烈空襲 上周五至日,俄烏進行三年來最大規模戰俘交換,雙方各釋放1,000名戰俘。然而,俄羅斯同時發動大規模空襲,造成至少12死數十傷。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狠批普京「完全癲咗」,亦指責澤連斯基言行不當,稱若當年由他執政,此戰可避免。 加沙空襲兒科醫生...
收看節目 英將與歐盟結新伙伴關係英國與歐盟將於19號在倫敦舉行峰會,擬簽署新策略伙伴關係文件,涵蓋貿易、人員往來、清關簡化及國防合作。雙方將統一對烏克蘭立場,英國可參與歐盟軍購及出售武器。美方警告協議或會影響美英貿易談判。英不在美國首輪貿易談判之列《衛報》指美國分階段展開貿易談判,英國未列首輪,難於5月中前達成協議。分析稱英方仍積極爭取,包括限制中資、停止購買中製太陽能板等;並加強軍事合作,派戰機與美軍聯手空襲也門胡塞目標,今年首度出動加油機支援。變性法官擬就女性定義於國際法庭興訟英國唯一承認變性的前法官麥克勞德計劃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告,挑戰最高法院裁定「女性」只限出生性別。她稱裁決侵犯人權,使她感到被孤立。55歲的她於20多歲變性,去年因輿論壓力辭職。裁決亦影響企業政策,巴克萊銀行宣布禁止跨性別女性使用女廁,稱將提供適當設施。小艇渡海人數過萬性罪犯將不獲庇護今年以小艇橫渡英倫海峽來英人數突破1萬,較去年同期增40%。內政部稱加強打擊偷渡,已阻5400人入境。政府擬修訂《邊境安全、庇護及入境》條例,將性罪行納入「特別嚴重罪行」,無論刑期長短,涉案者皆不會獲庇護並遣送離境。另訂下24週內完成高風險庇護上訴審理的目標,以減少住宿成本。虛假聲明者與移民顧問將面臨1.5萬英鎊罰款。國會補選料工黨議席不保地方選舉前夕,首相施紀賢在國會與改革黨黨魁法拉奇激烈交鋒。法拉奇錯稱有逾萬無證年輕男移民入境,來自「異族文化」,並批政府濫用公帑,呼籲宣布緊急狀態。施紀賢則反駁,稱已提交邊境條例,但改革黨卻揚言反對。選情方面,保守黨料為大輸家,工黨亦現危機,補選選區朗科恩及赫爾斯比或被改革黨奪走,被視為對首相執政的警號。財相再被揭收受免費門券英國財相李韻晴因延遲申報去年12月獲贈的劇院門票,正被國會《標準事務專員辦公室》調查。4張門票值276英鎊,她遲逾申報時限。早前李亦因收美國歌手Sabrina Carpenter演唱會貴賓門票遭批,門票值600英鎊。她其後承認影響觀感,宣布不再接受免費門票,並補申劇院門票。凍結處方藥物價格一年政府宣布英格蘭NHS將自2025至2026年凍結處方藥價格,每項維持9.9英鎊,藥物證書亦不加價,估計為病人節省1800萬英鎊。藥費豁免對象如兒童、長者及孕婦等維持不變。研究指脫歐每年額外添近1500亡魂舒梨大學研究顯示,脫歐導致NHS每年額外死亡高達1458人,因歐籍護士流失,替代者經驗及技能不足。研究負責人建議政府加強本地醫護培訓,以防未來再發生類似問題。調查指工黨漠視氣候變化危機獨立機構《氣候變化委員會》批評工黨政府未有實質應對氣候危機,增加國民與經濟風險。主席指新政府無視水災與極端高溫問題,甚至考慮削減抗洪經費。強調如不投資基建應對,至2050年恐損失7%經濟生產力,而實現零排放的成本僅佔GDP的0.2%10男誘姦女童判監共88年10名男子曼徹斯特郡博爾頓市,有組織誘導、強姦及性侵女童,被法官判刑15個月至17年。案情透露他們在2016至2018年間,在一個青少年聚集的社區中心附近,接觸只有13到15歲的受害人,跟她們在網上聊天,再引她們到一間「派對屋」內性侵女童為成為校內刀傷三人囚15年去年4月,一名13歲女童在威爾斯南部學校用刀襲擊兩名教師及一名學生。她承認蓄意傷人及持刀罪,但被裁定意圖謀殺罪成。案件中,她表示希望借此案件成名。法官指她無悔意,純粹為了引起注意,判處15年監禁,服刑半期可申請假釋。專家非法販賣古錢被充公十萬英鎊77歲金屬探測專家因企圖私賣國寶級古錢被判充公超過10萬英鎊。專家與同黨從黑市獲得9世紀錢幣,轉售給一名假裝成美國買家的警員。案件曝光後,專家被判刑62個月,但兩枚錢幣仍未追回,專家聲稱已毀損。法院判令他在3個月內歸還103,000英鎊,否則可能面臨加刑。這些古錢估計是維京人埋藏在萊姆斯特,至今只追回72枚。 ...
上周白宮上演的罵戰清晰顯示,歐洲必須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以應對美國的淡出。據European Defence Agency(EDA)統計,歐盟27個成員國去年國防開支總計3260億歐元,佔GDP 1.9%,距離北約(NATO)2%的目標不遠。不過,歐洲智庫Bruegel估算,要保證歐洲安全,國防開支須於短期內增加到GDP的3.5%,亦即每年增加軍費2500億歐元 。歐洲能否應付急升的軍費?上周五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鏡頭前撕破臉,英、法率先表態支持烏克蘭,並安排歐洲領袖、北約首長...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首推美國大選電視辯論,特朗普與賀錦麗首度正面交鋒,國內重大的政治、經濟、民生問題,乃至外交政策,均高度聚焦。共和及民主兩大黨候選人當選後將如何管治,圖畫變得清晰。相較之下,中國陷入經濟危機,進退失據,政府為保士氣「斬腳指避沙蟲」,不斷取消數據發布或美化統計數字,令前景變得極不明朗。 中國數據失真 上周《經濟學人》有一輯中國專題報道,針對中國數據失真持續惡化深入分析:從青年失業率到外資流入數字等,多個極其重要的經濟與民生統計數據發布突然取消,不再及時更新,出入口貿易數字不同的官方統計出現重大落差,差額高達2300億美元,令美國財政部咋舌。而官方公布的GDP數據居然已回到疫情前的正常增長幅度,與民眾及商界切身感受到的蕭條背道而馳。報道據此提出疑問,在數據如此混亂失真的情況下,民眾和企業怎能夠作出正確判斷,一起走出危機? 報道指出,過去中共在嚴控公開資訊之時,可以倚靠各級調研機構提交的內參消息和研究報告,作為決策的依據。但近年政府內部高舉習近平的權威,強調劃一服從,許多原本在黨內有發言權的知識分子,相繼因為對經濟危機力陳己見而遭處分,官員和學者開始迴避講真話,以免得罪中央。這些倚靠官員和學者據實而言的內參和報告,還有多少參考價值? 政府雖手握大數據,清楚知道民眾出行和消費等實際情況,但這些數字卻不一定能幫助政府作正確的政策判斷,例如民眾對電動車的需求有多大?生產多少才不會供過於求?政府該補貼多少才能讓企業維持合理盈利?沒有真確及時的市場數據,自由市場的無形之手就難以發揮作用,民眾和企業在資訊不明下,也會不敢消費和投資,令經濟危機惡化。 相較之下,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突顯了美國決策的公開性,資訊相當透明,決策者得以在事實的基礎上,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張,讓民眾藉選票與消費行為抉擇。這個制度雖不完美,效率也不是最高,但比較能夠迴避重大錯誤,即使犯錯也有較大機會自我糾正,這是美國經濟賴以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與中國的中央統一指揮、集中全國資源辦大事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在中美大國角力中,這兩套決策制度的長期較量,很可能就是最終勝敗的關鍵。 美中關係推向更低點...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兩則政經要聞都與俄烏戰爭有關,第一則是8月22日中國解放軍陸軍司令員李僑銘,應俄國陸軍總司令邀請到莫斯科進行工作訪問,與俄羅斯副國防部長佛明等會晤,討論兩國共同關心的軍事合作議題,反映北京正加大對俄軍事支持;第二則是8月27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基輔一論壇上表示,烏克蘭正開始使用盟友提供的F16戰機擊落俄羅斯的導彈與無人機,他將在9月向美國總統拜登以及兩位總統大選候選人提交一份「勝利計劃」,循四方面逼俄羅斯結束戰爭。 中俄兩國的陸軍最高將領在莫斯科會晤,進行工作會議,討論軍事合作,這個信息經俄羅斯媒體對外發布後,引起西方高度重視,甚至比緊接其後的中國總理李強國事訪問莫斯科更受關注,因為這次中俄陸軍主管會晤的時機,正正是俄羅斯密鑼緊鼓預備反攻烏軍,收復失陷的庫爾斯克州,這是俄羅斯陸軍當前最大的任務,反攻戰遲遲未見成效,就是因為正統受訓的專業兵員供應不上,抽調鄰近地區武裝力量又無法應付複雜的戰場,這時候邀請中國陸軍主管去開工作會議,外界很自然就推斷俄國是向北京尋求軍事支援,助其成功收復庫爾斯克州。 北京援俄必須審慎考慮 這次軍方高層會晤後,中國將會怎樣幫助莫斯科?從西方媒體的分析來看,大規模派遣解放軍士兵去俄烏戰場,彌補俄國兵源不足,這個可能性相信不大,因為北京過去一直對外宣稱在俄烏戰事上保持中立,只會積極促成停火,不會軍事介入,假如有數以千百計的中國士兵在戰場出現,北京很難對外自圓其說,萬一有中國士兵被俘虜,就更會成為外交災難。北京向俄羅斯提供的支援,很有可能是供應俄羅斯急切需要的軍備,尤其是每天均損耗大量的導彈與無人機,以及協助訓練俄國的新入伍士兵,加快補給受訓士兵到前線。美國及北約諸國正全天候監控俄烏戰場實況,一旦發現中國軍事介入的證據,必然會大事聲討,對北京展開報復制裁,這是影響未來數月美中關係走向的一個極重要因素。 從澤連斯基的對外發布來看,烏克蘭敢於冒險侵入俄國領土,奪取庫爾斯克州的控制權,看來與歐美承諾供應F16戰機終於落實有關,在俄羅斯國土上使用歐美的軍備攻擊俄軍,這個動作與之前在烏克蘭國土上靠西方軍備抵抗入侵俄軍,有了本質上的改變,可以說北約國家在軍事上介入更深,更直接地對抗俄羅斯,這個局面是普京未曾料到的,他過去以為俄羅斯有核武鎮懾,歐盟國家不會同意援烏軍備進入俄境,以免挑起莫斯科強力反彈,但如今美國和歐盟真的踩過了紅線,F16戰機也讓烏克蘭使用上了,俄國領土也被佔去了,所謂核打擊報復卻影踪不見,普京的鬱悶可以想像,更大力拉攏北京,也就在所難免,問題在於,北京真的打算公然抗美援俄嗎? 西方對華敵意或再增 澤連斯基的發言,還透露了下階段的重要發展,就是9月份向美國提交詳細的戰事終局計劃,這個名為勝利的計劃至少有四個元素,其一就是庫爾斯克州,相信是逼俄軍交還部分被佔烏國土地的籌碼,其二是烏克蘭參與全球安全基礎設施,估計是指正式加入歐盟及接受北約保護,其三是透過外交手段,施壓逼俄羅斯結束戰爭,第四個要素則是經濟,細節暫時不能透露。如果沒有這套計劃,按照普京設定的條件來談判停火,烏克蘭就要放棄被俄軍事實佔領的30%國土。澤連斯基也知道,11月美國大選有結果之前,他提交的計劃不會有實質進展,之所以要提早宣告,明顯是擔心俄國會趁美國自顧不暇發動猛攻。烏克蘭雖然拿到了F16,但數量還很少,而士兵的供應也同樣面臨斷層,他的勝利計劃可能需要奇蹟才能全盤實現。...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數則政經要聞包括:(1)歐盟公布自今年7月4日開始針對中國製電動汽車,徵收臨時性反補貼懲罰關稅,額外徵稅平均21%,最高達38%,相比美國早前宣布的100%懲罰關稅,歐盟對中國算是留有餘地;(2)七國集團峰會後發出的聯合聲明,29處提及中國,針對性和措辭強烈度均大於過往,反映西方工業大國已確定中國為首要競爭對手,但聲明並不包含具體的聯合制華措施,反映七國高層默許成員各自留有彈性,酌情制訂壓抑中國輸出過剩産能的手段。此外,瑞士和平峰會因中俄聯手「杯葛」了無成果、深圳多家銀行突然要求提款逾5萬元人民幣的存戶需預約,也備受外界關注。 中國製電動車稅率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歐盟對中國製電動車加徵的稅率並非「一刀切」,主要分成三種情況:(1)對於三家參與抽樣調查的企業,加徵的關稅稅率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汽車20%;上汽集團38.1%。(2)對於其他未被抽樣但配合調查的企業,稅率統一為21%;(3)不配合調查的企業,加徵稅率為38.1%。再加上原本關稅稅率為10%,這意味著,中國車企中,比亞迪的稅率最低;上汽集團和不配合調查的企業,稅率最高為48.1%。士指出,平均約30%的總關稅,雖然會令中國電動車行業的出口成本增加數十億歐元,但不足以扼殺行業利潤,中國電動車仍會致力進軍歐洲市場。而由於總關稅不逾50%心理關口,不算激進,相信不會引致嚴重報復及磨擦升級。華爾街日報對中國汽車業如何回應歐盟關稅,也作了詳盡報道,大致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開始在歐洲建廠,或者與當地車企組成合資企業,透過在歐洲生產中國品牌電動車來避過進口關稅;第二種是在第三國(例如泰國)完成生產及出口到歐盟,避過中國直接出口的反補貼關稅;第三種是放棄歐盟市場,轉向其他歡迎中國電動車進口的市場。這三種回應方式,主要視乎車企自身實力,最具競爭力的幾家才能選第一種方法,因為涉及大筆投資資金,第二種短期或可奏效,但只要歐盟收緊電動車主要部件的來源地規限,仍有可能受打擊。第三種主要適用於廉價傾銷路線、質量較次的中國電動車,這類電動車不可能承受大額關稅,只能轉戰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市場。 歐盟左右逢源雖然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留有餘地,但北京方面始終要有一些反制措施,才不致於太丟面子。針對歐洲豬肉產品進口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大概算是反制措施之一,至於對歐洲汽車進口到中國,會否採取對等懲罰措施,則仍有待談判,相信在年底前便會揭盅。歐洲主要車企早已部署在華設廠,以及組成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貿易關稅升降的影響不大,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近年在中國的生產線不斷擴充,也算是做了防風措施。歐盟對中國電動車採取與美國有別的限制措施,具體地說明了西方工業大國的對華策略,大方向雖然一致,就是防止中國低價出口過剩產能,主導西方消費市場,衝擊西方本土工業。但具體政策措施和實際執行力度,卻會因各自國情有異而不能強求一致,美國本土汽車市場異常巨大,而中國電動車佔的份額極小,美國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其實就是關上大門禁止中國電動車進入;歐盟只徵收30%的關稅,是有限度開放市場,藉關稅門檻放慢中國電動車搶佔歐洲市場的步伐,讓歐洲企業有較多時間調整和適應,與中國製電動車並存。這個大方向一致具體措施不同的西方對華戰略,為近日七大工業國處處針對中國的聲明作了最真實的詮釋。經此一役,加拿大、澳洲、日本等美國盟友也會各自按本國國情,制訂不同程度的限制中國新能源產品進口的措施,在大方針上認同美國老大哥的立場,但具體策略上設法照顧自身經濟利益訴求。放眼未來,全球一體化市場因中美決裂無以為繼,許多人以為會分裂成以美國和中國為首的兩大市場,就像當年美蘇冷戰時東西方對峙那樣。歐盟的措施卻顯示,日後全球市場會分成三大板塊,美國主導一塊、中國主導一塊,還有一塊是美中共同存在且激烈競爭,歐盟看準的就是打造這一塊,實現左右逢源。 瑞士和平峰會至於瑞士和會在中俄一起缺席下未能取得成果,反映烏克蘭戰事還未進入終局,俄羅斯想在全盤保有已佔據土地的基礎上,逼烏克蘭接受城下之盟,美國和歐盟都不答應,唯有繼續供應武器予烏克蘭,希望幫助烏克蘭收回部分失地,使日後北約軍事防線與俄羅斯之間有足夠的緩衝地帶,才與俄羅斯談判停火及重劃俄烏邊界。今年夏季的巴黎奧運會開幕前全球實現停戰一事,看來已無法達成,就連醞釀多月的加沙停火也一波三折,遲遲未能實現,這樣的局面實在令世人失望。 深圳銀行限提最後,深圳多家銀行突然要求提款逾5萬的存戶預約,這件事馬上引起中外關注。因為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過去發新債還舊債,維持政府龐大開支,主要靠高價賣地支撐,在全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後,地方政府失去了生金蛋的鵝,如何維持財政運作已成了燃眉之急,不少地方政府要強迫公務員減薪,而金融系統缺乏足夠資金的傳聞也不時出現。如今深圳這個中國南方金融中心竟然限制存戶提款,門檻竟然低至區區5萬元,反映金融系統資金短缺已到了極嚴峻的地步,而銀行愈是限提就愈會觸發存戶恐慌,只會千方百計提走存款,把現金存於家裡或兌換成保值物資,銀行體系的存款不足問題將持續惡化,除非中央在即將舉行的三中全會上推出強力措施提振經濟,否則類似深圳限提那樣的「爆煲先兆」,恐怕很快便會蔓延至全國各地。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