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0|英擬向業主徵財富稅?韋雅蘭先買樓疑避稅|黎被扣三年多審逾百五日|長實、新世界純利創新低
▌財富稅救工黨政府財困?
英國副首相韋雅蘭(Angela Rayner)近期拍攝短片推廣中小型發展商,協助工黨達成建屋150萬間承諾,但同時被指誠信受質疑。她推動的雙倍市政稅政策,針對第二居所以紓緩房屋短缺,卻被揭發入住倫敦公務宿舍的稅項由公帑承擔,不受影響;另有報道指她在東南部購入80萬鎊度假屋,被批評與言行不一。其團隊澄清她有繳交約5000鎊市政稅。支持者認為僅兩項物業就被指控「物業王國」過火,且政策源自前朝保守黨。
工黨執政逾400日,韋雅蘭民望低迷,僅優於施紀賢(Keir Starmer)及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經濟壓力加劇:通脹升至3.8%,能源國企未能降費、鐵路國有化下票價或續漲,公共財政赤字擴大,3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27年高位,財政缺口估計達200至400億鎊。若要維持財紀,勢必加稅。
傳媒指政府或針對業主開刀,包括:要求出租收入繳交國民保險、取消高價住宅資本增值稅豁免、研究由賣方繳交新稅取代印花稅;亦考慮改革過時的市政稅制度,按樓價徵收0.44至0.81%稅率,每年增收35億鎊,但改革料需等到2029年大選後才有望落實。
▌關押黎智英逾三年 陳詞完裁判日仍缺
黎智英案辯方於本周繼續結案陳詞。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強調涉案161篇文章並無煽動成分,未達至削弱政府權威的程度,並重申新聞工作者享有較大言論自由,與一般公眾不同,否則《基本法》亦不會另行保障新聞自由。他指出串謀罪必須涉及協議實行違法行為,《國安法》前的協議不構成罪行,控方須證明法例實施後有新協議。辯方亦爭議控罪定義,強調條文只涵蓋「請求」制裁整個特區或中國,不包括僅鼓勵或針對個別官員,應採狹窄解讀。
辯方同時質疑「從犯證人」張劍雄及陳沛敏供詞矛盾,指其可信性成疑,甚至可能受警方影響。針對政府修例被批誤導一事,辯方指傳媒角色正是促進多元討論,並非法庭需判斷對錯。對於文章是否帶敵意,辯方引用案例指出稱呼政客為「Idiot」並非不妥。
新西蘭御用大律師Marc Corlett則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辯護,指控方未能證明黎智英與他人有協議推動非法行動,強調國際遊說屬合法,單純鼓勵「繼續」不等於鼓勵犯法。辯方質疑控方證人陳梓華為獲利益而作供,並形容其為「連環騙子」。
控辯雙方已於8月28日完成結案陳詞,法庭將擇日裁決。
▌港發展商難關未過 陽春市況曇花一現?
香港7月出口按年升14.3%,進口增16.5%,均高於預期。政府指美國關稅政策影響開始浮現,但亞洲經濟增長及香港貿易網絡可支持表現。住宅市場方面,7月私人樓價指數連升四個月至287.9,但仍較去年跌3.3%;租金指數報196.3點,連升八個月,創近六年高位,市場普遍認為樓價已見底,加上減息預期,氣氛改善。地產建設商會建議擴大厘印費優惠至600萬元以下物業。
惟多間地產商業績轉弱。長實上半年香港物業銷售雖增7.8%至28億元,但收益急跌93%至7400萬元,毛利率暴瀉至2.64%。新世界財務壓力續受關注,繼延遲支付34億美元永續債利息後,再宣布延遲13億美元債券派息,並加快出售資產。
舖市則持續低迷,四大核心區街舖空置率升至12.1%,創四年半新高,銅鑼灣更升至13.2%。市場開始出現減租個案,中原施永青基金以減租逾半方式出租旺角舖位,直言市況轉差,租金仍有下調壓力。
立法會議員質疑政府與民眾感受脫節,經濟數據亮麗但市道冷清。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浩濂強調香港經濟穩健增長,首季GDP增速領先七大工業國,股市交投翻倍,但承認零售及餐飲業挑戰大,政府將協助行業升級轉型以穩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