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兩國談判關稅安排取得成果,雙方同意大幅下調關稅115%,並押後實施90天,給時間作進一步商討。金融市場對此反應積極,美股回升至關稅戰前水平,美元和人民幣匯率上揚;另外,新教宗選舉有結果,梵帝岡主教團選出被視為左傾自由派的美國主教當教宗,令特朗普團隊非常不滿。 英美協議成範本 分析美中關稅戰「停火」安排,需要連結上周二公布的美英貿易框架協定,才能看到美國談判團的戰略部署。若單看美中停火公布,外界可能會認為,美國虛張聲勢恫嚇中國,觸發美股美匯美債等市場大幅下跌,白宮面對嚴峻的經濟現實被迫低頭,迅速放棄高額關稅策略,把原先宣布對中國加徵145%關稅下調至大約30%,並表示若中國在打擊芬太尼毒品出口上有成績,可再下調20%,又押後實施新關稅時間90天,讓雙方可進一步商討釐定關稅細節,這一連串大幅讓步等同放生中國,不再封殺中國產品輸往西方,也不再以高額關稅逼中國向美國企業開放市場。 然而,若果把美中關稅暫行安排與美英貿易框架協定連在一起看,外界便會看到,美國藉著與親密盟友英國搶先達成原則協定,是希望以此作為範本,促使其他貿易伙伴仿效。 此協定最特別的一條,就是訂明英國會因應美國的國家安全考慮,在其輸美產品的生產流程中,排除對美國有威脅的國家參與。而白宮官員事後對外透露,這一條針對的是中國,英國若要享受美國給予的貿易優惠,便須協助美國,在指定的戰略物品領域(如藥物)排除中國參與。假如美國其他貿易伙伴跟從英國的做法,西方世界的戰略物資便會零部件到最終成品都不准中國參與,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將大幅被削弱,西方社會對中國製造的倚賴度也會顯著下降。 北京看來已感到備受威脅,一面公開批評美英兩國,談判美英雙邊貿易安排不應針對第三方,這不符合雙邊貿易協議常規;一面向英國施壓,要求英方慎重考慮,英國工黨政府不久前才提出要與中國改善關係,現在卻配合美國打壓中國,這樣勢必損害中英兩國修補關係。此外,北京打算加大對重要貿易伙伴的游說,阻止他們響應美國要求,加入排華大合唱。 取決於盟友...

  • 在串流平台看到有《The Other Boleyn Girl 》(港譯 :《華麗孽緣》)這齣電影,立即按進去看。無他,有妮妲莉寶雯(Natalie Portman),還有史嘉麗祖安遜(Scarlett...

  •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家庭、婚姻及個人之間的複雜性,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終於看完這套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苦盡甘來遇見你》。該劇探討了多種家庭關係,包括夫妻、父女、母女、父子、母子以及婆媳等,無疑是理解家庭關係及其互動的好劇。在面談室中,小欣也提到了這套劇,說:「為甚麼我的丈夫不是梁寬植?」...

  • 華盛頓與北京於5月12日發布的聯合聲明,標誌著全球最為緊張的經濟關係之一終於「破冰」。在過去數周中美雙方互相指責、報復威脅、開徵懲罰性關稅及貿易流大幅縮減之後,雙方代表團於5月10日至11日在日內瓦進行的高層談判終於迎來突破:一項臨時但全面的關稅回撤、確立正式的磋商機制,且語氣明顯軟化。然而,這僅是短暫的喘息,未來的發展或將遠比此次協議所達成的內容更加複雜。 突破:關稅減免與對話重啟 日內瓦會談於5月10日至11日舉行,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美中雙方的首次高層貿易談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領導中國代表團,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及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會面。次日發布的聯合聲明中,雙方宣布出乎意料的敵對降級。 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 美方將把對中國商品的互惠關稅降至10%,並維持90天,這一關稅率與對其他貿易夥伴一致。與芬太尼爭端相關的關稅(最初設為20%)將繼續保留。...

  • 最近與友人結束了古巴及西班牙之旅後,我獨自漫無目的地繼續前行。眼見機票日期、時間及價錢都合適,便順道飛往東歐,遊歷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等國。出發前未有規劃行程,直至訂購機票那一刻才確定目的地,一切隨緣自在。 我更隨性得每天都轉換住處,即是在同一城市裡,天天投宿不同旅館。早上起床後收拾細軟,揹著全部行裝在城中漫步,走累了就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尋找住處,玩夠了便轉往另一城市或國家。 能夠每天轉換旅館,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大概是行裝相當輕便,容量僅得 19 公升,背包約重 8 公斤,雖然稱不上十分輕盈,但與在香港時的日常負重相若,早已習慣這個重量。外國有種名為...

  • 制定一條法律條文時總會有一定的目的,法院在詮釋法律的時候,一方面要體現立法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偏離文字的意思。當然,理想的情況是文字準確表達了立法的目的,然而,若因為種種原因,文字未能完全表達或涵蓋立法的目的,那麼法院應該尊重文字,即使這意味立法的目的未能完全實現?還是以立法的目的為依據,勉強詮釋甚至扭曲文字的意思來迎合立法的目的? 前者可能被批評為僵化和造成法律漏洞,後者則可能混淆司法和立法的角色。這裏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兩者之間的分界可能模糊不清,而如何取捨和平衡,亦往往反映了一些基本價值的取向。 近日林卓廷披露廉署調查警司一案[1],便正好反映兩者之間的角力。林卓廷因向公眾披露廉署正就警司游乃強是否涉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作出調查而遭起訴,該案的焦點是《防止賄賂條例》第30(1) 條禁止披露的內容是廉署的任何調查,還只是廉署就該條例第二部分所定的罪行的調查? 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並非第二部分所定的罪行,原審裁判官裁定林罪成;上訴時高院推翻裁決,認為林披露的並非第二部分所定的罪行,故沒觸犯法例;律政司向終審法院提出終極上訴,終審法院於四月初以3比2多數裁定林罪成,維持裁判法院的判罪和四個月的監禁。 《防止賄賂條例》第30(1)...

  • Eguisheim 是法國在阿爾薩斯-洛林區(Alsace-Lorraine)著名釀酒村莊,屬於法國最美麗村莊之一。到此地旅遊不止在欣賞幾百年漂亮顏色繽紛的村屋或在不同的酒舖試酒,而是這地方的歷史,和勾起一篇中學時唸過的短篇小說。 《最後一課》(法文:La Dernière Classe)是法國作家阿爾龐斯‧都德 (Alphonse Daudet...

  • 文章與讀者見面時,已過了每年5月8日的歐戰勝利紀念日 (VE Day)。 早前天氣剛回暖,急不及待跟戰機發燒友外子到位於劍橋郡的帝國戰爭博物館達克斯福德分館(Duxford)參觀,行到腳軟,但越看越激動,目不睱給,也被戰機背後的故事吸引。 提到二戰最具代表性的戰機,在不列顛空戰(Battle of Britain)聲名大噪的噴火式戰鬥機(Spitfire)...

  • 澳洲大選揭盅,反特朗普情緒協助左翼工黨反敗為勝再度執政,外交上可以對美國採取更強硬姿態,情況與加拿大最近的大選很相似;美中關稅戰開打才一個月,互徵超高關稅令雙方都焦頭爛額,終於宣布本周末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談判,尋求為關稅戰降溫。 大選的特朗普效應 澳洲大選原來的核心議題是民生,選民最關注的是生活成本上漲,住房價格過高難以負擔,執政工黨備受責難,三個月前的民調顯示,支持度落後於右翼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連任前景黯淡。然而,特朗普在4月初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外交和軍事上的親密盟友也不例外,在西方世界掀起了強烈的反美浪潮。主張強硬應對美國威脅的政黨民望急漲,作風與特朗普政府近似的右翼政黨則受排斥,這股突如其來的反美浪潮先是改變了加拿大政局走向,令卡尼(Mark Carney)領導的左翼自由黨繼續執政,大敗右翼保守黨,接著是改變了澳洲政局走向,令左翼工黨再度執政,大敗右翼自由黨聯盟,西方民主國家近年的右翼抬頭大趨勢出現了罕見的逆流。 分析澳洲大選,不能夠把右翼政黨的挫敗全歸咎於特朗普,其黨魁彼得達頓(Peter Dutton)在競選期間表現欠佳,連一盒雞蛋零售價格多少也答不到;政黨採取的強力「反左膠」(anti-woke)政策又引起中間選民反感,這些也是重要因素。但反特朗普情緒確實是關鍵,澳洲選民擔心在野右翼政黨欠缺管治經驗,在國際關稅戰的大風大浪下難為澳洲經濟掌舵,決定讓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領導的左翼工黨再度執政,支持他對美國採取較強硬的立場,保衛澳洲利益。除了捍衛自身利益,澳洲的反美浪潮還有濃烈的感情因素,澳洲人向來重視家庭和朋友,對親友講求忠誠,特朗普向親密盟友開刀,澳洲人視為背叛出賣,覺得無法接受,這方面與加拿大人頗相似。...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