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參議院表決特朗普《大而美法案》 美國參議院就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收看節目 伊朗遭美軍突襲攻多哈基地還擊 以色列與伊朗爆發連日互攻後,美軍突加入戰事,出動潛艇導彈與B-2轟炸機襲擊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及伊斯法罕核設施。儘管地下設施受損情況未明,初步未見輻射異常。伊朗事前已轉移關鍵設備,並以飛彈反擊美軍在卡塔爾基地,美方稱全數攔截,無人傷亡。 特朗普宣布以、伊達成停火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以色列與伊朗同意停火,結束為期十二天的衝突。伊朗國營電視台亦證實協議生效。期間中東局勢緊張,多國封鎖領空,航班受阻。因伊朗曾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油價一度飆升至78美元,創半年新高;惟反擊未波及石油設施,加上停火消息,油價隨後回落。...
收看節目 以色列伊朗軍事行動升級上周五以色列展開「醒獅行動」,空襲伊朗逾百目標,針對核設施與軍事基地,造成高層與科學家死亡。伊朗報復發射導彈及無人機攻擊,以色列部分城市受創,美國傳曾知情並否決暗殺哈梅內伊計劃。G7峰會聚焦中東俄烏G7峰會在加拿大揭幕,聚焦烏克蘭及中東局勢。特朗普主張邀俄中重返會議,並拒簽初期聯合聲明,呼籲德黑蘭民眾撤離,引發逃難潮。最終G7發聲明促解決伊朗危機,重申支持以色列安全。美國多地「No Kings」示威賀特朗普生日特朗普79歲生日當日,美軍舉行建軍250周年閱兵,坦克現身華盛頓街頭,吸引25萬人,耗資逾2500萬美元。同日全美爆發「No Kings」反特朗普示威,逾500萬人參與,部分地區爆發衝突,鹽湖城與洛杉磯發生槍擊。明尼蘇達州槍殺議員疑犯落網明尼蘇達州兩名民主黨議員及配偶上周六遭槍擊,前議長霍特曼夫婦被殺,參議員霍夫曼與妻子受傷。57歲疑犯博爾特假扮警察行兇,車內發現約70人暗殺名單。州長指事件為有預謀政治襲擊,強調民主不能被暴力威脅。美擬限制更多非洲亞洲人入境美國擬對36國實施入境限制,國務卿魯比奧發出外交電報,要求60日內改善遣返合作及打擊恐怖活動,否則限制入境。受影響國家多來自非洲與亞洲,包括喀麥隆、埃及、柬埔寨等,美方已對19國實施部分或全面禁令。南非、剛果水災逾百人亡南非東開普省連日暴雨引發洪災,已致最少90人死亡,逾千人無家可歸。總統指災區多為貧困地區,應變資源不足。剛果亦遭暴雨侵襲,首都金沙薩洪水與山泥傾瀉致逾百死,災情持續惡化,死者多為兒童與老人。印航墜機後 香港往新德里航班折返印度航空一架波音客機上周四墜毀住宅區,機上242人僅1人生還,另釀29名居民死亡。生還者自緊急出口逃生。當局已尋回黑盒。另有同公司一班由香港飛新德里的客機因技術問題起飛15分鐘後折返,安全降落香港。美中貿易協議仍有陰霾中美倫敦貿易談判後,特朗普稱協議已成,待兩國元首批核,中方同意開放稀土並繳55%關稅,換美國降低關稅與放寬留學生簽證。但中方未證實細節,僅指有「新進展」。據報稀土軍用品未納談判,美方仍限晶片出口。俄軍重演蘇聯攻羅馬尼亞 戰爭訊號升俄軍在摩爾多瓦親俄區重演1944年紅軍攻勢,出動坦克與火炮,引發摩爾多瓦不安。俄拒絕觀察員申請,並擬將駐軍增至一萬人,違反非軍事化協定。分析指此舉針對羅馬尼亞,向北約發出警告。首名俄兵被控戰爭罪在烏克蘭受審烏克蘭法院審理首宗俄軍戰爭罪案,一名21歲俄軍士兵被控行刑式處決一名已投降的烏軍士兵。死者遺體無武器,臉部朝下。被告雖稱清白,最終為免拖延選擇認罪,案件尚未結案。南歐旅遊熱點掀反遊客浪潮剛過去周末,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多地爆發反遊客示威。巴塞隆拿600人用水槍射遊客,抗議旅遊業推高租金和生活成本,擠壓居民空間。示威蔓延至格拉納達、伊維薩、里斯本及意大利多城,組織者稱居民難以正常生活,小商戶無力競爭,社區變成遊樂場。...
收看節目 烏克蘭稱摧毀俄三分一轟炸機 烏俄代表近日於伊斯坦堡會談,僅達成交換戰俘與遺體共識,停火無進展。會前烏軍發動「蛛網行動」,以117架無人機突襲俄境5處空軍基地,摧毀逾40架戰略轟炸機,損失估達70億美元。美方稱事前毫不知情,對襲擊規模驚訝。 波蘭保守派候選人當選總統 波蘭總統選舉結果出爐,保守派歷史學家納夫羅茨基以50.9%險勝親歐盟對手恰斯科夫斯基。此結果對總理圖斯克政府構成打擊,因總統擁否決權。圖斯克將尋求國會信任投票。納夫羅茨基預計8月就任,恐加劇波歐關係緊張。...
收看節目 俄烏互釋千名戰俘後 俄發動最猛烈空襲 上周五至日,俄烏進行三年來最大規模戰俘交換,雙方各釋放1,000名戰俘。然而,俄羅斯同時發動大規模空襲,造成至少12死數十傷。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狠批普京「完全癲咗」,亦指責澤連斯基言行不當,稱若當年由他執政,此戰可避免。 加沙空襲兒科醫生...
收看節目 聯合國:加沙斷援助14,000嬰兒或48小時內死亡加沙人道危機持續惡化,以色列封鎖近三月後僅准少量救援物資進入。原獲批9輛貨車,最終僅5輛成功通過。聯合國官員形容援助如「滄海一粟」,遠遠不足。嬰兒食品等物資若48小時內無法送達,恐有逾14,000名嬰兒喪命。英法加警告:以色列擴大對加沙攻勢將遭制裁星期一,英、法、加三國領袖發表強硬聯合聲明,譴責以色列對加沙平民拒絕提供人道援助,形容此舉不可接受並或違反國際法。他們支持以色列反恐,但批評其軍事行動過度,要求即時停火並允許援助進入,否則將考慮制裁。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則反駁稱聲明是「送禮給哈馬斯」。另有26國外交官及歐盟代表促雙方停火,讓人道援助不受阻。美國總統特朗普態度較溫和,僅表示將留意加沙情況。以色列轟加沙日逾百亡以色列在特朗普離開後加強對加沙軍事行動,上周五起展開大規模地面攻擊,坦克進駐,多日來每日逾百人死亡。多間醫院被炸,加沙北部無醫療設施可用。以軍亦警告南部居民撤離,該區將成戰區。美俄總統通電話兩小時無果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兩小時後宣布,俄烏將即時展開停火談判,並稱梵蒂岡或主持和談。克里姆林宮則澄清需時間安排,普京重申須解決危機根源。此前一天,俄羅斯發動最大規模無人機襲擊,出動逾270架,造成至少9死7傷。事件發生於俄烏在土耳其開會後,普京失約未出席,只派無權官員參與,亦未同意停火。良十四世就職彌撒祈求和平教宗良十四世於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就職彌撒,接過象徵教宗身份的「漁夫指環」及羊毛披肩,稱烏克蘭為殉道國家,盼公正持久和平,亦為加沙飢荒受苦的平民祈禱。澤連斯基與美國副總統萬斯出席,萬斯更正式邀請教宗訪美。教宗同時重申教會立場,認為家庭應由一男一女組成,並強調未出生兒童與老人皆具天主所賦予的固有尊嚴。歐盟三國選舉中間派險勝羅馬尼亞、波蘭及葡萄牙近日舉行選舉,中間派政黨雖繼續執政,但極右勢力支持顯著上升。羅馬尼亞總統選舉投票率創25年新高,布加勒斯特市長尼庫索爾丹以54%擊敗反援烏對手。波蘭首輪總統選舉,華沙市長恰斯科夫斯基領先,將與保守派對手進行第二輪投票。葡萄牙國會選舉中,民主聯盟獲近四成議席,而極右Chega從2019年僅1.3%選票迅速崛起,今次已奪四分之一議席,成為焦點。拜登前列腺癌擴散至骨美國前總統拜登確診第四期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消息由其辦公室公布,指癌症具高度侵略性,但對賀爾蒙治療反應良好,病情可望受控。拜登感謝各界慰問,包括特朗普、奧巴馬及英王查理斯。此事引發外界對其健康關注,有書籍質疑白宮幕僚是否曾隱瞞病情,指拜登去年健康急劇退化,仍堅持參選,直至與特朗普辯論失利,方才接受現實並退出競選。穆迪逾百年首降美國評級穆迪自1917年以來首次調低美國主權信貸評級,從Aaa降至Aa1,展望轉為「負面」。穆迪指出,聯邦債務持續上升及預期減稅措施將加劇財政壓力,是下調主因。此前,惠譽與標普已於2023及2011年下調美國評級。中國四月經濟數據遜預期中國公布四月經濟數據整體遜於預期,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跌0.1%,顯示內需疲弱,民眾消費意欲低。工業生產增長放緩至6.1%,低於三月的7.7%。工業品出廠及購入價格按年降2.4%,反映製造業仍受成本與價格壓力困擾。統計局指外部不穩定因素多,經濟復甦基礎仍待鞏固。漢莎航班無人駕駛10分鐘西班牙政府披露一宗漢莎航空飛安事件,去年一架載有205名乘客的A321客機,飛行途中曾有約10分鐘無人駕駛。機長離艙如廁時,副機長突發癲癇昏迷,駕駛艙門自動鎖上,機長無法進入,所幸副機長稍後恢復意識開門,機長隨即接手並緊急改降馬德里。事後證實副機長首次癲癇發作。調查報告批評漢莎曾取消「駕駛艙內須有兩人」政策,建議重新檢討以加強安全。奧地利歌手Eurovision奪冠第69屆歐洲歌唱大賽總決賽於巴塞爾舉行,24歲奧地利代表JJ以《Wasted Love》奪冠,為奧地利贏得第三次冠軍。JJ是菲律賓混血,成長於杜拜,曾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擔任假聲男高音。 ...
收看節目 中美關稅互減 115% 九十天 中美周末於日內瓦舉行高層貿易談判,達成臨時協議避免貿易戰。雙方宣布本週三起同步大幅下調關稅,美國對中貨稅率降至30%,中方則降至10%,新安排為期90天。特朗普稱兩國關係良好,將與習近平通話。...
收看節目 以色列擬擴軍全面佔領加沙以色列內閣通過擴大對加沙的軍事行動,目標是全面控制並長期駐軍,並進一步掌握人道援助工作。行動將分階段推進,可能持續數月。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軍方將放棄短期突襲策略,改為長期控制,已徵召預備役部隊進駐。以軍目前控制約三分之一加沙地區,並建立「安全區」。同時,救援船《良知號》於公海遭無人機攻擊,疑為以色列所為。樞機抵羅馬周三推選教宗推選新教宗的秘密會議將於星期三在梵蒂岡西斯汀小堂舉行,133名有投票權的樞機已抵達羅馬。首項工作為宣誓保密,包括不得洩漏會議內容、使用錄音器材或與外界聯繫。即使帶電話亦不會被沒收。協助會議的所有人員亦已宣誓保密,違者將被逐出教會。美方讓步與烏克蘭達經濟合作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教宗葬禮期間短暫會晤後,兩國於4月30日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共同重建基金,用於戰後重建、購買武器與技術訓練。作為交換,美國可優先參與烏克蘭礦產項目。協議保障烏方對資源的擁有權。澤連斯基稱協議公平,有助推動工業現代化。美方並無要求烏方償還援助,顯示對烏克蘭的長期支持。白宮稱協議釋出明確訊號,特朗普則承認俄烏和平困難,但仍抱希望。美國經濟首季0.3%萎縮美國首季GDP按年下跌0.3%,為三年來首次錄得負增長,較上季2.4%增幅大幅回落。分析指進口激增41%,為避免新關稅而提前入貨,導致貿易逆差擴大,拖累經濟。特朗普否認關稅政策是主因,稱問題源於拜登政府。若連續兩季負增長,將構成技術性衰退。此外,美國宣布向境外製作電影徵收100%關稅,稱為保護本土文化產業,但未公布執行細節。消息令迪士尼、華納兄弟探索等股價受壓。墨西哥拒美軍入境打擊販毒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拒絕特朗普要求美軍進入墨西哥打擊毒販,強調主權不容侵犯,絕不容許外國軍隊踏足。特朗普回應稱她是「可愛的女人」,但過於畏懼毒梟,無法理性決策。同時,特朗普下令重啟位於三藩市外海的惡魔島聯邦監獄,以囚禁重犯,批評部分法官懼怕報復未能果斷驅逐非法罪犯。惡魔島原可囚275名高風險囚犯,因營運成本高於1963年關閉,現為旅遊景點及電影取景地,如《石破天驚》。選民兩極走向:澳洲撐左羅馬尼亞轉右澳洲大選出現特朗普效應,總理艾班尼斯領導的工黨雖民望低迷,仍大幅增加議席,鞏固執政地位。在野自由黨國家黨聯盟慘敗,領袖達頓失去穩守24年的議席。分析指其政策與特朗普相似,選民反感使其敗選。在羅馬尼亞,極右領袖西蒙於總統選舉首輪中以41%得票領先,執政社民黨候選人被淘汰,總理隨即辭職。親歐派市長尼庫索爾・丹將與西蒙角逐次輪,但選情不被看好。孟加拉穆斯林示威反婦女平權在孟加拉首都達卡,超過兩萬名穆斯林上街示威,反對政府建議修法,讓婦女在財產繼承上享有與男性平等權利。示威者高舉標語,反對西方法律影響伊斯蘭傳統。發起團體「孟加拉保衛伊期蘭聯盟」批評,法改違反伊斯蘭教法,傷害穆斯林宗教情感,要求解散改革小組並懲處成員,否則月底發動全國大規模抗議。貴州四艘觀光船沉沒10人亡在中國勞動節假期的最後一天,貴州「烏江源百里畫廊」景區發生暴風雨和冰雹,造成四艘遊覽船翻覆沉沒,84人落水,其中10人死亡,70人送院。當局動員逾500人搜救,初步調查顯示氣象部門在事發前三小時已發出惡劣天氣預警,但只有部分船隻避難。雖要求乘客穿救生衣,但部分人未遵守。此前,湖南懷化市也曾發生客船翻覆事故,造成11人死亡。Lady Gaga巴西演唱會210萬人遇炸彈威脅在巴西里約熱內盧,Lady Gaga的演唱會成功舉行,吸引210萬人聚集於科帕卡巴納海灘。然而,演唱會前幾小時,警方拘捕兩名疑犯,涉嫌計劃在演唱會上引爆炸彈並攻擊非異性戀群體。警方稱疑犯來自極端組織,並散布仇恨言論。此外,巴西政局發生變動,警方揭發國家社會保障局貪腐,涉及至少11億美元,社會保障部長因腐敗辭職,成為內閣首位因貪腐指控下台的官員。巴西人瑞修女終年116歲巴西修女Inah Canabarro Lucas上周逝世,終年116歲。她自十多歲起便開始宗教事奉,並認為堅定的信仰是長壽的原因。110歲生日時,她曾獲已故教宗方濟各祝福。每年,她所支持的足球隊也會為她慶生。Lucas去世後,現時最老人瑞是居於英國薩里郡的Ethel...
收看節目 加拿大聯邦大選自由黨勝 加拿大聯邦大選結果揭曉,由卡尼領導的自由黨以逾43%選票勝出,成功連任;保守黨獲逾41%,創近百年來兩黨首次同時破四成紀錄。卡尼指特朗普試圖分裂加拿大、圖謀掌控,強調「永遠不會發生」。保守黨領袖博勵治在原選區敗選,承認落敗。代表保守黨參選的鄭敬基亦宣布落選。大選前夕,溫哥華菲律賓節發生車撞人事件,釀11死逾20傷,一名華裔男子被捕並遭控八項一級謀殺罪,警方相信不涉恐襲,疑與精神問題有關。 西班牙葡萄牙廣泛地區大停電 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國部分地區周一突發大規模停電,影響逾五千萬人,交通、通訊、金融及體育活動全面癱瘓,民眾陷恐慌。西班牙宣布緊急狀態,葡方指或因極端氣溫導致高壓電纜異常震動,系統協調失效引發事故,非網絡攻擊。電力正逐步恢復,料需一周恢復正常。...
收看節目 教宗方濟各逝世享年88歲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復活節星期一早上逝世,終年88歲,死因為中風及心臟衰竭。他是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自2013年上任以來,以開放包容著稱,曾為離婚、同性戀及跨性別人士發聲,並關注移民與反戰議題。他曾患胸膜炎,一度失去半邊右肺,晚年健康欠佳。今年二月重病入院,三月底出院後持續休養。他的靈柩將於星期三移至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人瞻仰,並於星期六舉行喪禮後,依其遺願葬於羅馬聖母大殿。 方濟各逝世前一天公開露面 教宗方濟各逝世前一日仍現身復活節彌撒,向信眾揮手祝福,未如常親自致詞,改由主教代讀祈願文。他隨後乘開蓬車與群眾互動,氣氛平和。死前最後一位會晤的政要是美國副總統萬斯,雙方簡短會談。萬斯其後發表悼念聲明,而特朗普則表明將出席喪禮。多國領袖亦表達哀悼之情。中梵關係受關注,中方僅由外交部發言人致哀,未明言會否派代表出席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