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13年等待,只為一句公義,卻換來空白回應。 2012年,的士司機陳輝旺在西隧口因車資問題與乘客爭執,他報警,卻反被警察拘捕,過程中被箍頸,兩日後全身癱瘓,一個月後離世。 死因庭兩度裁定——他「死於非法被殺」。但警方有因此展開刑事調查嗎?沒有。至今仍無。 我們收到陳輝旺家屬4,000多字的來信,再一次梳理記憶,再一次揭開傷痛。 「警察打成我咁。」13年了。希望大家花點時間,看看這封信的全文。...
收看節目 自從英國政府開放BN(O)簽證計劃以來,不少香港年輕人、家庭以至退休人士陸續移居英國定居。隨著時間過去,港人漸漸適應了當地的生活節奏,無論是語言、社區還是日常起居都變得駕輕就熟。不過,當我們學會如何在異地生活,是否也同樣了解在這裡「離開」的安排呢? 今年暑假,一群移英長者來到倫敦郊區,並非為了敘舊或旅行,而是走訪當地的墳場,親身了解英國有關「身後事」的資訊。他們學習的課題包括:如何簽署生前文件?萬一家人離世,應聯絡哪個單位?這些原本陌生的議題,正逐步成為他們需要面對的現實。 一位團友Jack與妻子Elinor於2022年來英退休,兩人相依為命。他坦言,當初移民時並沒有深入思考「百年歸老」的問題。他說:「World as a...
收看節目 每年七月書展是書界大事,今年所有獨立書店和出版商被摒諸門外。去年主辦單位的貿發局曾要求某些作者的書下架,但沒有解釋原因,今年書展亦沒有出現這些作者的書。受颱風影響,書展展期減少一天,共吸引89萬人次入場,較去年少十萬人次。 獨立書店和小型出版商在獵人書店自行舉辦書展,吸引大量讀者,甚至因為人太多需要排隊輪候入場。食環署接到投訴前來調查,未發現違法行為,沒有進行檢控。黨媒大公文匯報連日刊登系列報道,指書展搞「軟對抗」。 獨立書展順利舉行,有沒有增加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對前景的信心?實際上有沒有走出同溫層? ...
收看節目 忠實利迷方俊傑支持利物浦超過40年,見證着球隊的高峰與低谷。適逢利物浦較早前勇奪英超冠軍,更是歷來第20次贏得頂級聯賽冠軍,這一刻終於讓他一吐烏氣。他更號召一大班同樣熱血的港人親身參與利物浦勝利巡遊,一同大肆慶祝這歷史性時刻。利物浦對他而言,早已不只是支球隊,而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笑言:「不少人常問我『你究竟比較愛太太,還是球隊?』當然是球隊。」每當現實壓力沉重,他都靠着足球來短暫抽離,喘一口氣。「足球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能讓我得到一個喘息的空間。尤其是在觀看利物浦比賽的時候,更是我最大的紓解和放鬆。每星期至少有兩小時的時間,能讓我完全投入其中,暫時放下一切煩惱,甚麼都不用去想,這樣的時光已實屬難得。」近年來面對移民生活的種種挑戰與適應困難,利物浦更成為方俊傑重要的精神支柱。他坦言:「以往未必會那麼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和心力在一支球隊身上,但如今卻樂在其中。甚至可以說,這樣做是一種證明──證明自己仍然活着,仍然有屬於自己在做的事情,不再只是為了他人而活。這件事是為自己而做,為自己的快樂而做,而又沒有對他人造成影響,我認為這樣很好。」
收看節目 七月一日,全港有大大小小的「慶回歸」活動。教育界組織中小學生參與升旗禮,地區團體舉辦文娛表演;維園有免費慶回歸展覽,為市民提供不少「打卡」位。與此同時,傳統七一遊行已不再舉行,警方在各區加強巡邏。剛過去的六月,香港人不斷聽到結業消息,市道充滿不明朗氣氛,香港人有沒有慶祝的心情? ...
收看節目 🎭 曾登上紅館舞台的 Yoyo,移居英國進修戲劇,創作獨腳戲。看似努力不懈的背後,其實隱藏著自我懷疑與對肯定的渴望。 🎭...
收看節目 原本只打算陪女兒在英國安頓生活的 Edward 和 Cats,最終卻走上了「被移民」的旅程。無計劃、無心理準備的一家四口,硬著頭皮重新開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竟然在英國組了一隊「家庭Band」,四人一齊唱歌、演奏,還不時在港人活動中表演,將音樂連結香港與英國的社群。...
收看節目 8964 三十六周年,流散的港人以不同形式悼念。昔日佈滿燭光和人群的維園,如今變成家鄉市集。在這個禁聲的時代,那動人的時光,只能靠相片和故事來回憶。 ...
收看節目 Kana 於2022年移居英國,並在去年年底經朋友介紹,前往南極郵輪工作,成為一名極地探險導遊及翻譯員。 「我覺得香港有七百萬人,能夠踏足南極的人已經不多,更何況是在那裡工作,所以我一直覺得很榮幸能以香港人的身份代表參與其中。」她初次體驗後便深深著迷。雖然明白極地工作未必穩定,但在慎重考慮後,Kana 決定放棄原本穩定的全職工作,在伴侶的支持下,毅然投身極地導遊的行列,全心投入這份獨特而充滿挑戰的工作。...
收看節目 黃雋(Jimmy)在港任職舞蹈員超過10年,疫情期間表演工作停擺之際,果斷嘗試一門全新技藝 – 空中藝術,苦練這門馬戲雜技後,Jimmy兩年前決定移民倫敦追尋馬戲夢,更成功登上英國選秀節目《全英一叮》舞台,以香港人身分向世界展示他的毅力。 「我唔想喺度等一個機會出現,我想去一個地方係已經有呢個機會」Jimmy從小喜歡表演,儘管大學畢業後在香港加入表演行業,一帆風順之際,他卻覺得難以再有突破,更一度因現實考量而計劃轉行,找一份更實際的工作。但一場疫情讓Jimmy反思自我,不甘在香港受制於世俗框架,只做「一粒棋」難被看見。年近40的他未受年齡限制,抱着「人一世物一世」的精神勇闖倫敦馬戲行業,希望在馬戲界中佔一席位,在世界舞台上獨當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