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圖文
人到中年,朋友間聚會所討論的,離不開家中孩子成長種種。聽著聽著,我這位當老師的,暗暗讚嘆一眾在外辛勤工作、在家盡心盡力,與家中孩子風雨同行的好友。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每天都在即興學習,持續進修,沒有誰是拿著標準答案前行,都是在日常互動中修習學分。筆者想借此文,跟大家分享幾位友人、學生家長的經歷,試試為育兒這門終身課拋磚引玉,不論你是身在其中還是局外人,也邀請你來一場思考、討論。 這麼近那麼遠的學校 還記得樂樂初到英國不到三星期,就順利插班社區中一所小學的學前班(reception)。當時只有4歲的小人兒,穿上全新的校服,準備踏進校門時,忽然放聲嚎哭,媽媽自然也不自知所措。不到一會,老師走了過來,蹲下跟樂樂說:「是不舒服嗎?」這一問,令樂樂哭得更厲害,經驗豐富的老師自然明白,只好跟媽媽說:「先回家休息一下,孩子上學,可以一步步、慢慢來。」其實媽媽也摸不著頭腦,明明出門時興高采烈,誰知一到校門,學校就變得「這麼近那麼遠」。回到家,樂樂只顧埋首自己的玩具當中,就是不肯說為何放聲大哭。 有時候14歲的少年、24歲的青年,都不知如何說出心的苦,更何況一個4歲的小人兒?要說出心裡的不舒服,又談何容易? 樂樂今年6歲,是學校中的「萬人迷」呢! 火星怪與金星獸 我任教的班別中,有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外表雖然相似,但個性南轅北轍,對老師而言,簡直是天大喜訊!因為單憑性格,就輕易辨認出誰是誰。然而,這對兄弟的媽媽,為著他們的差異而引起的衝突,就大感沮喪!...
早前提到與韓國旅客在旅館見面,他說:「早上沒喝咖啡,好像一天還未開始。」我也是無啡不歡,所以就相約去咖啡館。旅館就在市中心的耶拉契奇總督廣場旁邊,正思索要去哪一間咖啡館,他隨口便說:「不如去星巴克吧。」聽到這個名字,我自然極不情願。 從那年起,至今還是拒絕光顧星巴克。有次一名外國朋友來香港,從尖沙嘴某酒店下來買咖啡,剛好就到了這一間。我未至於出言阻止,朋友一連買了數杯,還想請客,我立時婉拒。回酒店時,幫他拿著有綠色標誌的紙杯,那刻我覺得好尷尬。 在此講清楚,我不是罷買全部連鎖店,亦不覺得別人一定要杯葛甚麼。你自己做決定,我自己也有幫襯便利店、超市等,仔細查看背景,可以找到與其他連鎖店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只是特別不想光顧星巴克。 這幾年,在香港罷喝星巴克的最大收穫,便是習慣避開連鎖咖啡館,改為刻意尋找小店,不是倒模格局,而是各具特色,更有新鮮感。 外國的星巴克由不同的集團營運,但我還是寧願把生意給一些自己沒有聽過的店舖。在薩格勒布一出旅館,便見四周咖啡館林立,每間名字都未聽過。隨意選了廣場上的一間,可觀看來回穿梭的人群。 後來聽當地人說,原來克羅地亞人引以為傲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們是少數沒有星巴克進駐的歐洲國家。不是不接受外來文化,而是對當地人來說,星巴克根本稱不上是咖啡館。克羅地亞人認為咖啡應該是坐下來慢慢享受,每次最少花半小時,一年要用...
破土來稿
(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亦歡迎讀者投稿分享。 ) 香港立法會日前以壓倒性票數否決政府提出,為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設立登記制度的建議。早在2023年,終審法院已裁定政府有責任推行該制度,並給予政府兩年時間完成相關工作。如今在沒有反對派的立法會中,竟然破天荒地否決了政府的建議,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首先,這一事件突顯了「愛國者治港」下的立法會缺乏代表性的本質。當局在2021年設立此立法會時,聲稱它將具有社會代表性。他們指出議員在職業、生活經歷(涵蓋香港、內地及台灣)以及立法會經驗方面具多元性,包括資深人士與新晉成員。因此,當局表示,立法會能「全面地」反映民意。(註一) 在投票結束後,港澳辦宣稱立法會代表「主流民意」。(註二)官員引用立法會自身進行的一次簡短公眾諮詢結果,據稱在逾一萬份意見書中,有八成反對該項建議,是「明確、直接的反映民意」。換言之,官員並非援引對於這個議題的某種模糊的民意概念,而是聲稱這是實際的公眾意見。...
美國是否正在套用北京的威權手冊? ——香港自由被瓦解的經歷,為美國的民主倒退提供警示。 (編按 : 破土除了有固定的作者專欄,亦歡迎讀者投稿分享。 )...
破土有聲
收看節目 英國政府計劃修訂《引渡法》,將香港由「條約地區」降為「非條約地區」,改用個案酌情機制處理引渡請求。2020 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英國已全面暫停對港引渡條約。外界憂慮,此舉或為政治案件引渡開後門,透明度低,令在英港人感到不安。修例時機敏感,亦引發更多疑問。 港大前公法講座教授陳文敏,剖析修訂背後條文細節。 ...
收看節目 在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的路易士老師,在綠豆寫專欄,引來了讀歷史的莫宜端的興趣,想知道在英國,孩子是如何學歷史科。細問女兒,才發覺老師會將學生的個人經歷與國家的歷史連結,比起在香港的課程有趣得多。而令莫宜端長知識的,還有歷史不只讀英國歷史,竟有被殖民前的西非小國歷史,引起莫宜端對歷史課如何塑造學生世界觀的思考。萬一有缺口,誤解和偏見,往往在這裡萌生。
